铿锵新闻-1500多名青年在平遥电影宫凌晨排队,他

2020-06-17 09:50 admin

忙于工作的我在10月10日早上得知了平遥国际电影节正在举办的消息,迫切地萌生了去看展的念头,距离我上一次异地看电影展已经过去了两年时间。我就读大学专业时,那可能是我与电影最近的距离,当时拥有无限的热情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关心所有与电影相关的活动。

 

很可惜,近几年,情况忽然有些改变。迷茫就像野草一样在我身体里疯长,我干着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事情,但生活却非常平淡。国庆假期有机会去拜访了大学时期的恩师,再一次点燃了我心中对电影微弱的热爱之火。

 

中午便赶紧订票,请了几天假,下午准备出发去平遥看展,糟糕的天气和路况让我错过了当天最后一趟去平遥的高铁,于是改签了火车。不幸的是下雨堵车,着急赶往火车站的我甚至下车拦了一辆正在送货的uu跑腿,而这位先生竟然是第一次做这份工作,跟着从来都不怎么精准的百度导航在火车站周围绕圈所以,即便我通过打车加地铁加摩托的方式也没能赶上最后一趟火车。

 

怅然若失的我非常悔恨自己为何没能早点出发,这样的曲折让我有点想放弃行程了。可是,当我想到11日早上10:30,张艺谋和贾樟柯要在电影节论坛上同台探讨“为了电影的每一秒”,便打定主意要赶赴现场。

 

随即,我重新规划了出行,买到了凌晨出发,异地换乘的卧铺车,终于在第二天九点半到达了平遥电影宫。
 

甚至没来得及去酒店放行李箱就匆匆赶往论坛地点排队,当我看到绕场一周黑压压的青年时,立马觉得今天可能真的看不到这场论坛了,目测全场有两千人,但是小城之春影厅最多容纳五百人。
 
我写出这段曲折的历程,大概是为了说明两件事情:一是现场的观众有很多都与我一样,匆忙地从异地赶来,甚至很多人从凌晨四五点便开始排队等待入场;二是没想到有这么多青年会来看这场讲座,没想到贾、张两位导演的组合会如此吸引人。
 
排队的时候,有很多来自各大高校在读的学生,大家讨论着与电影相关的一切,像极了刚入学时的我。没有人想错过这场论坛,而官方为了让更多人入场,临时更换到更大的露天场地,有序入场变得很难,我也被密密麻麻的人群推进了剧场。
 
 
现场看到带着墨镜的贾樟柯,连他那在电视上并不明显的身高都那么真实。张艺谋带着亲切的笑容,在安保人员的簇拥下入场,他还是穿着万年不变的冲锋衣,带着帽子,脸上的褶子在阳光的照射下嵌入了阴影,岁月和沧桑感扑面而来。两人同框是“活久见”的场景,让我觉得那一刻莫名幸福。贾操着带点港台腔的普通话,飘起来的吐字并不像北方人,张倒是一如既往地带着陕北人的质朴气息。

 
在论坛中,张艺谋谈到自己最初只是因为恢复高考而想要通过读大学改变命运,后来才被电影的魔力吸引。而持续创作则是因为喜欢和热爱,他觉得不应该虚度时光、荒废光阴,要一直找点事做,所以才有了活跃而高产的电影人张艺谋。
 
贾问张为什么在他的处女作《红高粱》中呈现出了一种创作上的成熟感?
张艺谋将其归纳为两个原因:一是因为自己处在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80年代),当时的电影谈文化、谈深刻、谈反思,所以自己创作时有了超越自己当时年龄的成熟感;二是与导演的个人性格有关,他是一个“语不惊人不罢休”的人,喜欢不顾一切地追求创新感,所以在当时拍摄时有一些追求极致的表现。

 

谈及处女作,张艺谋表示每个导演的处女作都代表了导演最本质的感受,反而是一种最本真的表达。
 
当然也谈到了一直被电影系用来当作视听语言之构图分析的案例《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空间处理,谈到了《秋菊打官司》的记录美学,也设计了《英雄》拍摄过程中的演员阵容、动作戏的设计以及服化道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张直言虽然当时《英雄》票房很高,但是自己当时对票房并没有什么概念,更在意评论界的评价,受到抨击和批评时非常沮丧。
 
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张艺谋直言随着阅历增加,年岁增长,他反而不会过分爱惜自己,也并不以大师自居,毕竟创作出成熟的作品很难,倒不如追求某一个方面的创新,做一种尝试。“电影容易拍,但是好电影很难拍。”虽然从事电影创作很辛苦,但是心中的电影之火从未熄灭。

谈到这里,我想可以回答为何上千人要来排队看论坛,一是因为张艺谋的个人艺术成就让无数青年仰望,每个人都想虔诚地求取创作真经;二则是因为对电影的热爱,而这也是最本质的冲动。
“电影是有魔法的。”
中国的高校电影相关专业每年都有相当庞大数量的学生毕业,这些学生未必以后都能成为被观众记住姓名的大导演,也未必都会从事电影相关的工作,但是无论如何我都相信,他们曾经拥有过电影梦。还有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习的普通人,他们中依然有无数人热爱着电影,讨论着电影。
 
同样,我觉得也有很多中国电影导演,努力地用自己的影响力去带领电影新人前行。贾樟柯创办平遥电影节不仅为这座古城增添了一份魅力,更是在推广和释放电影的魔法。有人说这是靠一个人撑起来的电影节,名副其实。
 
之前读过他的书《贾想1:贾樟柯电影手记》,其中一章叫做“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摘录如下:
有些人一拍电影便要寻找传奇,便要搞那么多悲欢离合、大喜大悲,好像只有这些东西才应该是电影去表现的。而面对复杂的现实社会时,又慌了手脚,迷迷糊糊拍了那么多幼稚童话。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生活就像一条宁静的长河”,让我们好好体会吧。北岛在一篇散文中写道:人总是自以为经历的风暴是唯一的,且自喻为风暴,想把下一代也吹得东摇西晃。最后他说,下一代怎么个活法?这是他们自己要回答的问题。
之前有朋友聊起贾樟柯,他评价说:我觉得贾樟柯是目前国内为数不多拍电影还写创作想法的导演。
 
 
如果大多数名导都写书,我想青年电影人也不至于只依靠论坛、访谈上的片刻输出来揣摩导演本人的思想。
 
看电影展最重要的一个感受便是沉浸在电影的氛围当中,会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
 
此次看展,又是我一人独行,再次深刻地感受到了这样的场合没有相同爱好的朋友来分享交流是多么地无奈,就像体内压制了一股洪荒之力,无处释放。故而写观展笔记,从个人角度进行主观梳理。
 
 
 
——“拍这部电影,能有多少人喜欢呢?”
——“拍它,就是为了找到喜欢它的人。”

——“我很喜欢,但其他人都不感冒。”
——“这么小众?”
——“不是小众,只是同样喜欢它的人没在这里。”
 
——“一个人看电影会不会太无聊?”
——“没有合适的朋友,我宁愿一个人。”
 

西安铿锵影视公司

地址:西安市雁塔区阳阳国际广场B座910

售前热线:029-89660885

邮箱:781506897@qq.com